11330700329943362P/2024-00130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219号提案答复的函
金华市卫生健康委
2024-06-14
主动公开

朗读
农工党金华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让年轻人敢生娃愿生娃的建议》收悉,5月17日,经市卫健委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发展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将人口发展工作纳入共富、健康金华等考核体系和政府民生实事,推动优化生育政策落地落实。主要情况如下:
一、我市人口形势特征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2017年我市人口出生数达到高峰,近年来,虽我市人口总量、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居全省前列,但受婚恋观念变化、生育养育成本增加、育龄人口减少等因素影响,群众生育意愿低迷,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人口形势严峻复杂。
(一)总人口量持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趋缓。2023年末,我市常住人口716.30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第4,同比增加3.60万人,增速虽较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但较2017—2020年的平均增速(1.97%)下降了1.46个百分点。户籍总人口497.97万人,同比增加1.10万人,增速虽较上年提高0.22%,但较2017—2020年的平均增速(0.65%)下降了0.43%。
(二)出生率保持全省前列,但持续下降。我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从2017年的13.30‰下降到2023年的6.60‰(全省第2),累计下降6.70‰。户籍人口出生率从2017年的14.96‰下降到2023年的6.10‰(全省第4),累计下降8.86‰。我市将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反弹至更替水平难度大。
(三)人口自然增长率处在全省前列,但持续下降。我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17年的7.60‰下降到2023年的0.50‰,累计下降7.10‰。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17年的7.35‰下降至2023年的-1.73‰,累计下降9.08‰。2023年,我省除杭州和我市外,其他地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增长。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我市居全省第4,已连续2年负增长。
二、当前我市人口工作主要情况
我市出台了《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10多个市级部门相关配套文件,积极推进人口工作。
(一)立足“愿意生”,倡导新型婚育理念。将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把新型婚育文化融入到弘扬传统美德、推进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家教家风、村规民约中,举办“新型婚育我先行”“生育友好短视频征集”“高校新型婚育文化系列宣传”等主题活动,投入47万元,建立10个新型婚育文化阵地,引导全社会树立新型婚育理念。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鼓励企事业就近建托育机构,对获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分别给予每2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累计建立托位3.06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27个,普惠托位占比 84.86%。我市普惠托育价格最低已降至 600元/月。开展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女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给予6个月的社会保险补贴,提高社会对育龄女性的包容度。
(二)立足“生得起”,出台政策组合拳。一是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将分娩镇痛、早孕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生育医疗费用按基本医保待遇结算。二是推进生育津贴发放。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参保范畴,大幅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生育压力。2023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76.5万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29.5万人。优化完善生育津贴领取条件,落实延长产假生育津贴。2023年支付生育津贴7.98亿元,惠及3.7万人。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生育子女,还可一次性领取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失业保险金的生育补助金。三是加强住房保障。二孩及以上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可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额度上浮20%。对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三孩家庭,优先配租且租赁补贴标准不低于每月12元/平方米。义乌市、永康市二孩、三孩家庭购买一手新建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补贴。四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100%压减。聚焦子女接送不便等关键小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积极缓解教育焦虑。五是推进税收政策支持。生育妇女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三)立足“生得出”,开展生育力保护行动。加大生育科普宣传,举办青春健康教育课1115场,宣传服务10万余人次,提高年轻人生殖健康能力。在全市提供人工流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倡议已婚妇女实行人工流产冷静期。人工流产手术从2020年的11.8万例降至2023年的7万例。推行婚前医学检查等出生缺陷“十三免费一救助”政策,2023年,婴儿死亡率1.53‰,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0.18‰。加强金华市人民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建设,积极开展辅助生育。2023年,全市人工授精为357例,鲜胚移植1275例,复苏移植2217例。
三、下步工作措施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口再生产类型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我市人口形势也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少子化、老龄化新常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吸收和采纳贵党派的建议,积极完善我市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一)营造新型婚育文化氛围。加强人口国情、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公益宣传,加大网络舆情监测,有效管控过度渲染婚育焦虑的负面信息,营造清朗空间。组织创作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讲好新时代和谐家庭、幸福生活故事。加大新型婚育主题宣传,鼓励在金高校开设大学生婚姻家庭选修课程。整合各类资源,推进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加强婚俗改革,建设文明简约婚礼基地和文明婚宴阵地,推行举办集体婚礼等现代婚礼,降低结婚成本。今年在金东区、永康市和磐安县新建3个新型婚育文化阵地,实现我市新型婚育文化阵地全覆盖;继续实施“向日葵亲子计划”,新建“亲子小屋”8个,将其融入全市“3211”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亲子小屋活动,打造家门口的育儿服务阵地。
(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按照“系统集成、聚焦重点、责任共担、普惠公平、量力而行”的原则,全面推动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在养育环节上,加强托育服务资源供给,新增托育机构30家、托位2048个,普惠性托位保持在80%以上,托位使用率达63%,力争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统筹考虑各县(市、区)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财政承受能力,推动各县(市、区)对育儿补助、托育补助等生育政策加强谋划研究,量力而行,积极探索。在教育环节上,着力缓解教育焦虑,促进“养而优教”,重点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职业发展环节上,着力促进生育女职工“职育”平衡,重点加强女职工就业保障和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促进生育妇女灵活就业。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生育友好先进单位培育工作。
(三)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推动金华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促进综合医院妇产科提档升级。推进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8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8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加强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根据省统一部署,适时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加强生殖中心建设,加大临床应用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提高不孕不育治疗水平。积极推进医研企合作,加快实现生殖健康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有效规范通过技术手段延长生育窗口期服务。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加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服务,预防非意愿妊娠。
联系人:汪玉 联系电话:82469287
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