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随着金黄的秋叶缓缓飘落,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秋季,随后便是寒风渐起的冬季。这两个季节交替之际,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个时节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秋日的宁静与冬日的温馨?让我们一起探索秋冬养生的智慧之道。
秋季温度变化,添衣保暖需及时
秋季,早晚温差大,白天可能温暖如春,夜晚则凉意袭人。此时,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尤其是保护好腰部、脚部不受寒,以防“寒从脚下起”。选择穿戴透气性好、保暖性强的衣物,既能抵御寒风侵袭,又能避免室内过热时出汗过多,引发感冒。
饮食调养,滋阴润燥是关键
秋季干燥,易伤肺津,饮食上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多吃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能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咳嗽等不适。同时,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瘦肉、豆制品,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记得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燥热。
注意事项,细节之处见健康
1.保持水分:虽然秋季不如夏季炎热,但空气干燥,人体依然需要充足的水分。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可以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茶,避免饮用过冷的饮料。
2.室内通风:天气转凉后,人们往往喜欢紧闭门窗保暖,但这不利于空气流通。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滋生。
3.适量运动:秋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秋乏。
中医养生,顺应自然调阴阳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人体阳气内收,阴气渐长,此时养生重在养阴固本。
1.食疗养生:可通过食疗来调养身体,如常喝冰糖雪梨水润肺,食用枸杞、山药补肾益精。
经络养生:适当按摩肺经、肾经的相关穴位,如太渊穴、涌泉穴,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
2.情志调节:秋季易感伤,应保持心情愉悦,适当参与社交活动,或练习书法、冥想等静心养性的活动,以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总之,秋冬养生重在保暖、润燥、养阴,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中医养生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加分!
稿件来源:金华市中医医院 作者: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