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该病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尤其在夏秋季节(如5月至11月)高发。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传播主要遵循“患者/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模式:
1.蚊虫叮咬:登革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中,伊蚊叮咬患者后,病毒在蚊体内经过8至12天的增殖,即可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2.母婴传播:极少数情况下,登革热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但垂直传播率较低。
3.其他传播方式:罕见情况下,登革热可通过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传播。
三、登革热的症状
感染登革热后,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高至39℃至40℃,通常持续3至7天。
2.“三痛”症状: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疼痛。
3.“三红”症状: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4.皮疹:多在发病后5至7天出现,常见于四肢和躯干。
5.其他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牙龈出血等。
四、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减少蚊虫滋生和避免蚊虫叮咬:
1.清除蚊虫滋生地:
清除室内外积水,如花盆底盘、废旧轮胎等。定期更换水生植物的水(如每周一次),避免花盆底盘积水。填平洼地、疏通沟渠,防止积水。
2.个人防护:
尽量减少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物,使用蚊虫驱避剂。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3.环境治理与灭蚊: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滋生地。
使用杀虫剂消灭成蚊,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
4.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前往疫区的经历。
五、登革热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登革热,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1.补充液体:防止脱水。
2.退热镇痛: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缓解发热和疼痛,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3.支持治疗:对于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可能需要输液、输血等支持性治疗。
稿件来源:浦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