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接受各类中医护理技术。腕踝针就是其中一项。凭借着显著的止痛效果,腕踝针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1.什么是腕踝针
腕踝针是指在腕部和踝部行皮下浅刺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它通过针刺刺激浅表部位的神经末梢,促进机体释放神经介质,改善微循环,兴奋神经,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腕踝针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疗法,延续了传统针刺疏经通络,通调气血的效应机制,是一种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的镇痛方法,同时还能运用于很多疾病。与西医手术相比,中医腕踝针更注重调理全身气血,提升机体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
2.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
(1)适用于各种痛症,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痛经、肾绞痛、胃痛等。
(2)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失眠、焦虑、抑郁症、高血压等
(3)其他各科病症: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
禁忌证: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再治疗。
(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
(3)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针刺局部皮肤有破溃、感染者。
(5)妊娠期在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两侧下1区
3.如何操作
(1)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隔为界,分为上下两半,按区选点进行治疗。一般留针时间30分钟,也可根据病情延迟到1—2小时,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留针时肢体可以适当活动。
(2)在身体前后面中央各划一条前中线和后中线,中线将身体分为两侧,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 用数字1—6 编号,其中1、2、3 区在前面,4、5、6在后面。
取穴原则:上病上取,下病下取;左病左取,右病右取;区域不明,选双上穴。如病症跨上下两分区时,则可同时取上、下穴点组方。
中医腕踝针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疗效,在治疗各项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针技术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腕踝针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特别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稿件来源:金华市中医医院 作者:倪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