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日期:2025-04-24 17:09:04 来源:​金华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1. 起居有常,适时春“捂”

注意春“捂”。虽然气温有所升高,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还需要至少 10~15 天的过渡时间。穿衣方面,如果过早脱掉冬装换春装,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此时养生要注意 适时增减衣物,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

2. 均衡饮食,阴阳互补

饮食要保持阴阳平衡,营养均衡。阴阳平衡的意思就是既不要像冬天一样大补,也不要一味地排毒,而是补排结合。这时候,可以多吃应季瓜果蔬菜,例如春笋、菠菜、芹菜、木耳菜、油菜等,这些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肠胃消化吸收。

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脾虚易致疲乏、四肢无力等。此时当多吃甘平补脾之食物,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如大枣、糯米、菠菜、荠菜、百合、银耳等。少食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柠檬、橘子等。

另外,加之此时节雨水渐多,空气湿度比较大,更易使人脾胃损伤,导致消化不良、腹胀、呕吐、腹泻等症。故饮食上人们应注意健脾祛湿,可多吃薏苡仁、山药、赤小豆等食物。

推荐药膳:

(1)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

材料:怀山药 15 克,芡实 15 克,炒薏米 15 克,炒扁豆 15 克,黄芪 12 克,白术 10 克,猪排骨 200 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后备用,芡实、黄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 1 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利湿、滋肾益精的功效,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2)茯苓粥

材料:茯苓 15 克,粳米 200 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茯苓、粳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调入冰糖略煮即成。   

功效:此粥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3. 情志调摄,疏肝解郁

春意正浓,肝气也旺,人体肝阳升发,肝火偏盛,阴阳平衡极易被打破,特别是情绪方面容易波动,常常表现在待人处事不耐烦,浮躁易怒。因此,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这就要求做到,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学会戒愤戒怒。建议春分时节的运动应采取有助于阳气升发的方式,如散步、郊游、放风筝等。此时春暖花开,可以多到公园、郊外等地踏青游玩,呼吸新鲜空气。

04 调理宿疾,预防新疾病

春天天气状态不稳定,早晚气温偏低,不但容易诱发年老体弱者和易犯病人群的病症,对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和高压力状态下的“亚健康人群”,要注意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病”,建议大家这段时间里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如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每天房间开窗通风等。

春分时节,阴阳平衡,而一旦过了春分,人体阳气会随着自然界阳气的上升而上升,这时候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阳气上升,意味着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会随之增强,因此对于宿疾的调理是可以助一臂之力的。如果没有宿疾,那这时候借助天地上升的阳气,进行一些养生活动,也是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时候,预防未来新疾病的发生。

春季养生,要在饮食、起居、情志等各方面做好统筹,只要运用合理的方式,顺应自然变化,与自然相融合,都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稿件来源:金华市中医医院  作者: 柳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