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登革热,蚊虫也会“叮”走健康

日期:2025-04-25 09:39:22 来源:​金华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在我国,主要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登革”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是装腔作势的意思,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骨、关节、肌肉疼痛,其步态装腔作势的样子。在1998年,本病已成为仅次于疟疾的最重要的热带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期: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骤起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一般持续3—7日。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在1天后再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在发热初期即可有严重的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和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出血性皮疹,各系统出血等症状。

极期: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四肢渗漏征、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

恢复期:症状好转

重症登革热:在病程的3—5天,病情突然加重并进展迅速,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登革热预防措施

1.管理感染源

对可疑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期间需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且尽量选择浅色衣物;外出期间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前往阴暗潮湿处,以防蚊虫叮咬。

四、预后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通常预后良好,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7—10天。

清洁家园, 灭蚊防虫。登革热防护, 人人有责!

稿件来源:金华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