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运动刺客”—横纹肌溶解症

日期:2025-07-04 17:08:20 来源:​金华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问:“医生,我跑了800米之后感觉全身乏力,大腿酸痛,尿色也加深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答“你是横纹肌溶解症。”

问:“肌肉溶解?什么是肌肉溶解?不会成肉泥了吧?”

答:“不是的,下面由我简单讲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由于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导致横纹肌破坏和溶解,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一)横纹肌溶解本身的表现包括局部表现及全身表现:

1.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如昏睡所致单侧肌体受压,表现为受压肢体比对侧明显肿胀、疼痛,甚至出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表现。

2.全身表现:全身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二)横纹肌溶解并发症的表现如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急性肾衰竭表现为深色尿(肌红蛋白尿)、尿色素管型、少尿、无尿等。

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三联征”:肌痛、乏力、深色尿!

三、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肌酸激酶(CK)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或肌肉疼痛伴血清CK ≥1000U/L。

2.次要标准:肌电图异常,肌肉活检异常,尿液呈茶色或红棕色,肌肉疼痛伴血清CK<1000U/L且肌电图异常,肌肉活检异常,尿液呈茶色或红棕色。

3.确诊标准:满足主要标准+次要标准中任意两项即可确诊。

四、治疗

1.一般治疗措施:

①补液:通过口服或静脉补液来纠正患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②疼痛控制:针对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可采用药物、理疗等方法进行缓解。

2.对症治疗:针对横纹肌溶解症引发的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等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3.血液净化:对于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可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清除体内堆积的肌红素等有害物质。

五、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颜色、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和治疗横纹肌溶解症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等。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电解质、肌酸激酶等指标,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六、预防

1.科学运动,循序渐进。运动前确保充分的热身,若平时不运动或者一段时间没运动的,不要过度激烈运动,可以采用交叉运动的方式,交替完成不同的运动,给肌肉一个休息时的机会;更要量力而行,避免长时间进行重复或者负荷过重的运动。

2.补充水分。动前中后都要及时补充水分,让水冲淡尿液,及时把肾中的肌红蛋白排出体外,防止其堆积在肾脏造成损伤。

补充水分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尽量不要等到口渴时才补充水分,同时不要一次过量补充。

3.保证良好的睡眠。充足的睡眠能使人头脑冷静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避免身体过早疲劳;同时也会提升对身体的掌控能力,让人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否继续运动,还是应该休息?并且还能缓解运动后的疲劳,促进机体快速恢复。

4.补充营养。营养是身体的动力催化剂和修复剂,因此,不管是运动前还是运动后都需要补充营养素。但应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蛋白质:适当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动物性蛋白质,以减少肌肉损伤的风险。

七、中医适宜技术

1.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通过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穴进行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20-30分钟。针灸能够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肾功能,从而减轻横纹肌溶解的症状。适用于合并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方法之一,常用于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增强整体疗效。

2.药物罐。药物罐治疗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以竹罐为工具浸泡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将罐内的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淤血,达到排毒去浊、增强体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留罐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应考虑个体差异。

3.中药熏药。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利尿排毒功效的方剂如桃核承气汤。此方由大黄、芒硝、桂枝等组成。通过这些药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组织坏死,同时帮助排出体内毒素。适用于因外伤或运动过度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对于轻度至中度的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中药治疗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特别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稿件来源:金华市中医医院  作者:祝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