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好,也有可能是虫子在作祟……

日期:2025-07-04 16:12:50 来源:​金华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近日,李女士总感觉人没力气,以为干活太疲劳了,便没有太过在意。在上班时,同事发现李女士的眼睛很黄:莫不是得了“黄疸肝炎”?李女士赶紧化验了血。结果显示李女士肝功能明显不正常,黄疸升高4倍,转氨酶升高了7-8倍。肯定是肝出了问题!当天李女士来到了医院感染科,但是经过检查,李女士并没有患急性病毒性肝炎,也没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炎等其他肝病。磁共振提示李女士的胆道有问题: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管壁增厚,需警惕肿瘤性病变,不能排除胆道肿瘤。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李女士转入了肝胆胰胃肠外科。医生给李女士做了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大吃一惊——胆道内竟然发现有虫子在蠕动。在内镜下,医生将虫子一条条取出,一共取出4条虫子。最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肝吸虫。虫子取出后,医生确认不是胆道肿瘤,李女士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长舒一口气。但是李女士怎么也想不通,这个虫子是如何进入胆道里的?

一、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感染,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等。

二、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或者使用处理生鱼后未彻底清洗的砧板、刀具切其他熟食,或者饮用被囊蚴污染的水。

囊蚴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强,在酱油内可维持5小时,在食醋内可维持两小时才死亡。因此,吃生鱼片的人将生鱼片加调味品后即生食,很容易感染本病。厚度1mm、含囊蚴的鱼肉片,在90℃和60℃水中,分别于1秒钟或10秒钟内囊蚴全部死亡。经烧烤的鱼,若内部鱼肉未熟透,囊蚴不能被杀死,人们吃下这种食品就容易感染本病。至于生吃鱼虾的人,感染本病可能性就更大了。

三、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期表现为发热,可高达39℃、食欲不振、厌油腻食物、腹痛,以右上腹或上腹部不适为主、腹泻稀水便、乏力、肌肉酸痛等。如果急性期未及时就诊,就会进入到慢性期,表现为肝区疼痛、胆管阻塞时会出现黄疸,晚期可以发展成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者可发展成胆管癌。

四、哪些检查可以提示肝吸虫病

1.粪便检查部分可以发现华支睾吸虫卵

2.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肝功能异常:ALT、AST、ALP升高,白蛋白降低。

3.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管壁增厚。

4.CT或磁共振可见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偶见胆管内虫体影。

5.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直视胆管内的虫体。


稿件来源:金华市人民医院